今日是:

  有症状的肺癌多属晚期,80%的病例发现时已不能手术。肺癌在无症状时常为早期,此时病灶较小,根治性切除可能性大,预后也较好。但在就诊的肺癌病人中,早期肺癌仅占7%左右,其原因往往是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此医务人员希望能在肺癌早期无症状时得到发现,通过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才有可能实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长期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应当指出,有时在肺癌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后立即做出诊断,并非一定是早期,可能已属晚期,且失去根治的机会。反之,有时肺癌已存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诊断虽较晚,但病变仍可能局限,仍属早期肺癌。这种情况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展速度有关。总的说来,确诊越早,根治机会就越大,待肿瘤发展到了中、晚期,通常诊断不难,虽亦有治疗方法,但疗效已不够理想。早发现的目的是发现早期癌。早期癌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所发生的体积较小的原位癌和表浅浸润癌,这时癌细胞浸润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并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所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是指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病变尚局限于器官组织的一小部分。如肺癌指肿瘤直径≤3厘米,未侵犯周围器官组织,也未发现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人无明显症状时,能尽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做出准确诊断。
  所谓早期肺癌,应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后能基本治愈的病例。其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未统一,国内诊断早期肺癌的标准如下。   
  癌灶局限于支气管壁内,无外侵,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者(中央型)。
  癌灶最大直径在2厘米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无胸膜受侵(周围型)。
  日本肺癌学会将肿瘤直径<2厘米,局限于肺内的管内型和管壁侵润型列为早期肺癌。
  有统计表明,如能对早期发现的肺癌立即进行治疗,有50%以上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达85%~90%以上。
  肺癌的发生发展和全身其他部位肿瘤一样,来源于机体的正常细胞。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在外界各种致瘤因素和促瘤因素作用下,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打破了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所造成的,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分化和分裂异常。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其他癌症一样,并非突然发病,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自然发展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癌前病变:正常细胞由增生开始到发展为恶性肿瘤,都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癌变过程。正常细胞→增生→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恶性变)→浸润癌。在原位癌形成之前的增生阶段为癌前阶段,即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部分被机体排泄或解毒,其余则作用于正常细胞,使之发生恶变的阶段。此阶段需10年左右,此时并非真正的癌,是否最后发展成为癌,要取决于致癌因素的强弱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但一般来说,单纯性增生对临床的意义不大,而不典型增生对临床的意义较大,尤其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因其已接近于癌。所以,癌前病变应指不典型增生而言。
  应该指出,癌前病变主要是病理形态学的概念,临床上一般难以明确。病理形态学上属于癌前病变的特征为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增多,并出现组织和细胞的不典型性。在支气管肺癌中,可看到支气管黏膜上皮、黏膜腺体及腺泡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
  从单纯增生到恶性变之间,可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增生状态,其形态表现为:
  单纯性增生:此阶段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如复层鳞状上皮层厚度增加,细胞层次增多。高度增生时,上皮可向间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条索状或分支状上皮脚,但上皮的基膜完整。有时上皮亦可向表面呈乳头状突起,细胞形态及排列结构与正常复层鳞状上皮基本上没有差别。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