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仍然是人类最恐惧的疾病之一,也是众多国家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得知自己所患的疾病是癌症,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第一时间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临床研究发现,癌症病人普遍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着疾病的整个治疗效果和预后。
调查:超半数肿瘤患者抑郁焦虑
抑郁和焦虑情绪是肿瘤病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有关医学调查表明,癌症病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调查显示,五成以上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肿瘤患者的抑郁症更具有“隐匿”性,病人极力克制着内心的痛苦,存在“自杀”的可能性。其实,从肿瘤病人得知自己患癌症到治疗后期,其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市精神卫生中心陈维珺医师表示,突然获悉自己得了癌症时,许多人会以否认、怀疑诊断结果的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有的人情绪会突然垮下来,丧失生活的目标;还有一些人内心压抑着痛苦,表面上谈笑自如,这是相当危险的处理方式,因为被压抑的情绪总归要得到发泄,否则只会造成更大的身心伤害。
确诊之后,大部分病人会出现一种包括愤怒、悲痛、不平和被遗弃的复杂感觉。他们会把这种愤怒向周围人发泄,可能会借故“找茬”,而且会变得非常敏感。病人可能会一方面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又非常害怕孤独,处于矛盾交错之中。肿瘤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病人想到自己未尽的心愿、事业,想到无法顾及亲人、子女,想到自己可能成为家人的累赘与负担,再加上药物的副反应令身体有各种不适,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甚至有病人没有被肿瘤打倒,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
影响:“心病”降低病人免疫功能
肿瘤引发“心病”,“心病”反过来阻碍了治疗,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首先,肿瘤的发病本身就和情绪的长期抑郁、焦虑、低落有关。其次,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长期的慢性紧张、焦虑、愤怒、怨恨、灰心失望会引起机体激素的不平衡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轻则容易感冒感染,重则助长癌细胞的滋长蔓延,影响抗癌效果。活在不安与痛苦之中的病人会失眠、烦躁,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出现各种躯体化症状,如腹泻、腹痛、头痛、心慌、喉咙痛、恶心、小便频繁等。
临床研究和癌症俱乐部的许多例子显示,大部分“抗癌明星”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平稳的情绪,因为心理和免疫能力之间呈一定相关性。
干预:“心病”也需“心药”医
目前,对肿瘤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在中国起步不久,但在欧美日韩等国已经进行了30多年,干预的方式和对象已经细分化,肿瘤病人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内容。上海在国内属于做得比较好的城市,肿瘤医院一些医生对病人开展心理教育项目,除了开设讲座为病人解释与其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外,还让病人有机会向治疗者表达担忧,获得安抚;上海市癌症俱乐部也定期开展讲座,除了请医学专家讲授疾病知识、自我保健等,还有“抗癌明星”起到榜样作用;市精神卫生中心目前还对肿瘤进行团体治疗,让病人在团体环境下发泄自己的情绪、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从而改善焦虑状态,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