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症状的肺癌多属晚期,80%的病例发现时已不能手术。肺癌在无症状时常为早期,此时病灶较小,根治性切除可能性大,预后也较好。但在就诊的肺癌病人中,早期肺癌仅占7%左右,其原因往往是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此医务人员希望能在肺癌早期无症状时得到发现,通过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才有可能实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长期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应当指出,有时在肺癌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后立即做出诊断,并非一定是早期,可能已属晚期,且失去根治的机会。反之,有时肺癌已存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诊断虽较晚,但病变仍可能局限,仍属早期肺癌。这种情况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展速度有关。总的说来,确诊越早,根治机会就越大,待肿瘤发展到了中、晚期,通常诊断不难,虽亦有治疗方法,但疗效已不够理想。早发现的目的是发现早期癌。早期癌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所发生的体积较小的原位癌和表浅浸润癌,这时癌细胞浸润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并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所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是指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病变尚局限于器官组织的一小部分。如肺癌指肿瘤直径≤3厘米,未侵犯周围器官组织,也未发现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人无明显症状时,能尽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做出准确诊断。
所谓早期肺癌,应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后能基本治愈的病例。其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未统一,国内诊断早期肺癌的标准如下。
癌灶局限于支气管壁内,无外侵,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者(中央型)。
癌灶最大直径在2厘米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无胸膜受侵(周围型)。
日本肺癌学会将肿瘤直径<2厘米,局限于肺内的管内型和管壁侵润型列为早期肺癌。
有统计表明,如能对早期发现的肺癌立即进行治疗,有50%以上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达85%~90%以上。
肺癌的发生发展和全身其他部位肿瘤一样,来源于机体的正常细胞。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在外界各种致瘤因素和促瘤因素作用下,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打破了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所造成的,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分化和分裂异常。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其他癌症一样,并非突然发病,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自然发展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癌前病变:正常细胞由增生开始到发展为恶性肿瘤,都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癌变过程。正常细胞→增生→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恶性变)→浸润癌。在原位癌形成之前的增生阶段为癌前阶段,即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部分被机体排泄或解毒,其余则作用于正常细胞,使之发生恶变的阶段。此阶段需10年左右,此时并非真正的癌,是否最后发展成为癌,要取决于致癌因素的强弱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但一般来说,单纯性增生对临床的意义不大,而不典型增生对临床的意义较大,尤其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因其已接近于癌。所以,癌前病变应指不典型增生而言。
应该指出,癌前病变主要是病理形态学的概念,临床上一般难以明确。病理形态学上属于癌前病变的特征为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增多,并出现组织和细胞的不典型性。在支气管肺癌中,可看到支气管黏膜上皮、黏膜腺体及腺泡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
从单纯增生到恶性变之间,可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增生状态,其形态表现为:
单纯性增生:此阶段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如复层鳞状上皮层厚度增加,细胞层次增多。高度增生时,上皮可向间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条索状或分支状上皮脚,但上皮的基膜完整。有时上皮亦可向表面呈乳头状突起,细胞形态及排列结构与正常复层鳞状上皮基本上没有差别。
不典型增生:此阶段可见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增多,并出现组织和细胞的不典型性。其形态上表现为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细胞大小形状不一,核大而深染。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形状与基底细胞相似,也可为梭形或立方形。
在肺癌高危人群或群体调查研究中,有必要将痰细胞中的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进行分级,分为规则化生和轻、重度不典型增生。常见于支气管上皮创伤、感染和吸烟者,经适当处理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不典型增生常见于重度吸烟者,重度吸烟者非典型率为93%,吸烟5~15年后戒烟者为6%,不吸烟者为1%。在重度吸烟者的尸检中,6%的支气管上皮有原位癌的改变。对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人需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动态变化,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有文献报道,发现的隐性肺癌几乎都是鳞状细胞癌,早期发现的肺癌也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为:由基底细胞增生→化生→发育不全→原位癌。目前发现腺癌也有隐性癌,可能与以往肺部慢性炎症、肺结核等引起的肺纤维化有关。痰检中约11%的中度不典型增生及19%~46%的重度不典型增生会发展成为原位癌。
原位癌:原位癌是上皮细胞由增生到达了恶性变的早期阶段。此时癌细胞出现在上皮的全层,细胞增生的性质已属恶性,但癌细胞只限于上皮层以内,尚未破坏基膜侵入间质,故无浸润或转移,所以又称为浸润前癌。镜下可见上皮层增厚,层次不清,细胞大小不一;形状可为梭形、立方形或多形;核大而深染,有时可见巨核或多核瘤细胞;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分裂象增多,在上皮层各处,甚至上皮的表层也可找到核分裂象,并且可见不典型核分裂象。从原位癌到浸润癌一般也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时一般无症状,称之为亚临床阶段。
浸润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癌细胞逐渐浸润扩展,经过几个月至几年,发展成为浸润癌。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核体征。肺癌根据病变浸润的范围不同或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又分为I-IV期,其中I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早期肺癌在病理学上常表现为原位癌、早期微小浸润癌及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及早期微小浸润癌的肉眼形态,因瘤体很小,一般仅能见到黏膜的变化。肿瘤处黏膜稍粗糙,失去正常的纵行及环形纹理,或表现为黏膜充血,呈颗粒状,稍隆起。
早期肺癌虽较小,但它经历了其自然生长的大部分时间。癌瘤由正常细胞恶性变开始,通过倍增发育到直径1.0厘米、重量1.0克左右的肿瘤,约需10年时间,此间多无症状。但从第10~12年短短2年内肿瘤大小却可从1.0厘米增大到10厘米,重量由1.0克增加到500克,说明在临床前期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早期发现肺癌的关键是在癌前病变、原位癌核浸润癌早期尽早发现、诊断并予以治疗。
了解肺癌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早期肺癌的一些病理表现以及肺癌的分类,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包括询问病史、X线检查、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发现支气管腔内的早期病变,这些病人往往X线检查阴性,多为鳞状细胞癌,预后较佳,有报道5年生存率为85%~90%。X线检查发现多为周围型,已腺癌为多,预后较差。因为今年腺癌的发病率增高,所以X线检查发现早期癌比痰细胞学检查高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