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目的,是保持一个理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环境,消除或缓解对坏死骨骺的局限性压力,防止或减轻股骨头继发性畸形,使其得以顺利地进行重建和模造,顺利完成其自限性过程。要达到这个目的,治疗方法的设计应围绕以下三个原则进行:1、髋关节制动。2、取得髋臼对股骨头的最大包容,依靠正常髋臼的塑形和抑制作用,防止或减轻股骨头的继发畸形。3、改善坏死股肌头的血循环,促进头内血管再生。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总的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1、 保守治疗
包括避免负重,各种矫形支具,石膏外固定及中医药治疗等。不仅适用于Catterrall
Ⅰ型和Ⅱ型病变,对Ⅲ型和Ⅳ病变,在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和增加股骨头的包容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卧床休息和牵引
一般采用牵引或单纯卧床,牵引在外展、内旋位以解除肌肉痉挛,减少股骨头负重区压力,可明显地缓解疼痛和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这对疑为本病而不能立即确诊的患者尤为重要。这既是观察又是治疗,对患者有益无害。
2) 矫形支具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股骨头与髋臼的"包容",即股骨头深置于髋臼内,使股骨头与髋臼处于在一同心圆的状态内重新修复塑形。即使是晚期的患儿亦因包容改善使髋臼与已变形的股骨头相协调或称为非球形协调,而达到功能恢复满意(虽然X线片显示欠满意)的治疗效果。因而各种矫形支具应运而生。例如Newington
外展行走支具、Toronto支架、Synder吊带,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股骨头的包容而设计的。临床中常要求把下肢固定在外展和轻度内旋位,外展程度以股骨头骨骺线的外侧与髋臼缘相接触为度,因此要求透视下安装支具或拍双髋X光片证实。多数学者推崇外展30°~55°内旋5°~10°为佳。临床中,我们用髋关节外展支架将双下肢固定于外展45°、内旋10°,双下肢夹角90°位,两腿分开用可调式钢杆固定。患儿可带架行走,并鼓励患儿屈髋半卧位休息。如此有三方面作用:1、增加包容,达到股骨头生物性塑形的作用。可尽量使关节接触面均匀,压力平衡,避免应力集中。2、减压。小儿股骨头坏死骨内压增高,关节内压力较高,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动脉血供不足等病理改变(类似于中医所称的"气滞血瘀"),而髋关节屈曲45°,外展45°时髋关节内压力最低,使用该支架可使患髋处于低压状态。3、动静结合。患儿带支架适度行走,促进双下肢的血流循环,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从而防止了制动综合征,有利于患髋的发育。应用支具治疗时还需定期拍片,观察股骨头骨骺的形态变化。一般经过12~16个月的治疗,股骨头骨骺可取得满意的修复。
3) 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具有简便易行,固定牢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短期固定,便于进一步观察,估计股骨头骨骺坏死的范围,以及选择下一步治疗,可与外展支架交替使用。用双下肢管形石膏,双膝关节处以横木连接固定于外展30°~50°内旋5°~10°,屈膝10°~20°位。不固定髋关节,定期复查,每次固定三个月左右,如有必要,拆除石膏休息数日后行下次石膏固定,这样能防止膝关节僵硬和关节软骨变性,治疗时间约9~12个月。但石膏固定仍有很多缺点,患儿也不能坚持,所以临床上使用较少。
2、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可分为以下两类。①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类。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芯减压,带血管肌蒂移植,血管束植入等。②改善头臼包容,改变股骨头负重部位类。如股骨上端截骨术、骨盆截骨术、髋臼加盖术等。在具体选择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X光片,围绕纠正病理状态,制订合理手术方案。因小儿在发育阶段,塑形能力比较强,很多小儿的关节畸形能通过保守治疗纠正过来,所以我们认为如关节畸形不是很严重,主张不要轻易手术。
我们自80年代初开展对小儿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以来,经历了手术、药物与手术结合、药物加外展支架为主和选择性手术等3个阶段。我们的经验是,中医中药适用于本病治疗的全过程,早期起到主导作用,中、晚期起到辅助作用。一般Ⅰ、Ⅱ型和Ⅲ型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予中药内服外敷、药浴蒸汽、按摩、外展支架固定配合功能锻炼,症状明显的可行髓芯减压术,术中可植入BMP加松质骨,或术中置管,术后行药物注射疗法。Ⅲ型晚期和Ⅳ型病变,若年龄偏大,股骨头呈马鞍状或明显半脱位、头臼不对称,临床观察中骨骺板发育趋于停止者,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在直接充分改善血供(如血管束植入术)的基础上,作改善头臼包容,改变股骨头负重部位的手术(如各种截骨术),也取得满意疗效。但治疗前必须告诫患者家长,本病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多需观察1.5年左右方能受到较好的疗效。同时使家长了解掌握该病的发展趋势、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法,定期三个月拍片复查,以便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