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骨质增生症与骨质增生的区别。
骨质增生症与平时所说的骨质增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骨质增生实际是生理病理学名称,不应视为一种疾病,而是人体为适应应力的变化,维持关节内外平衡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生理代偿性改变,即生理学的老化现象,是人体在成年期后开始发生的老年性组织器官退化变性的生理进程。任何人到一定年龄,或早或晚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
所以严格地说骨质增生不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属于保护性生理反应。骨质增生的实质是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的综合体.
临床及病理试验研究表明骨质增生均是从关节软骨退变开始,以后才发生周边的骨质增生。随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内粘多糖蛋白含量会逐渐减少。正常关节、软骨的胶元纤维由粘多糖大分子支持,在软骨表面的胶元纤维比深层更细、更密集,形成防止粘多糖丢失的天然屏障。但是若软骨面内应力不平衡或因年龄变化,上述紧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可发生断裂,粘多糖便可由此漏出,形成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就是指正常骨、关节的边缘多长了些骨头,俗称骨刺,多见于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的、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颈椎和腰椎,下肢的髂关节和膝关节等。
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在脊柱是因为椎间盘变性或遭受慢性劳损,造成椎体间的不稳定,椎间的韧带反复牵拉,使其在椎骨的附着部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机化、钙化而形成骨刺;在四肢关节则是由于反复的慢性损伤、关节退行变化,关节边缘韧带附着部的牵拉、出血,逐渐机化、骨化而成为骨刺。
骨质增生的形成存在着对人体有利的一面,即能增加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限制了某些方向的活动,使局部的应力得到平衡,有利于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这要看骨刺生长的部位而定,如果骨质增生压迫了脊髓和神经或者造成管道的狭窄,即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疼痛、麻木、跛行,以致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