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绝大多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转化而来。其发病率较高,约60%的急性骨髓炎可转化为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多发生于股骨、肱骨、胫骨等长管骨。男性多于女性。病人一般状况较差,常伴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性表现。一般先有急性骨髓炎的发病经过,在3到4周后通过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以后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有的可长达几十年,不易根治,局部体征可见患处肢体变形、增粗,可有肢体过长、过短或变曲等畸形。患肢肌肉萎缩,局部皮肤色泽暗淡发黑,病变部位常可发现一个或多个窦道口,开口可位于病骨附近,可也离病骨较远。当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类似于急性骨髓炎的症状,但大多不如急性骨髓炎严重,并常伴有窦道排脓。

(一) 窦道的形成

在急性骨髓炎后期,由于脓肿的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急性炎症症状得以缓解。排脓的通道和病灶相通形成窦道。在慢性骨髓炎的反复发作过程中,窦道的愈合和破溃反复发生。有时简单的窦道可以演变为复杂的窦道,单一的窦道形成多发的窦道。

(二) 死骨的产生

死骨是由于骨膜下脓肿破坏骨质供血而产生的病理产物。死骨的钙代谢停止,结构模糊不清,在X线下表现为密度相对增高的不规则片状影。小块的死骨可以通过窦道排出体外,大块的死骨长期存在于脓腔之中,不易吸收,则成为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三) 感染性死腔的形成

骨膜由于炎症的刺激,通过膜内化骨的方式形成新骨,包围于骨干之外,形成骨包壳。骨包壳的将死骨、感染性肉芽组织和脓液包裹而形成死腔。骨包壳和死腔的形成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主要特征。 骨包壳是骨质破坏后的代偿性产物,是死腔的骨性外壁,该骨质缺乏正常的骨结构。

骨包壳的形成,阻止了病灶的进一步引流,减少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慢性骨髓炎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但是,骨包壳的形成可以避免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慢性骨髓炎的合并症和后贵症较多。全身性发病除贫血外还可见低蛋白血症和全智周万物淀粉样变。局部并发症常见的有病理性骨折、骨不连、化脓性关节炎及恶性变。后遣症则常见肢体短缩畸形或过长畸形及关节强直。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