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足癣是一种传染皮肤病,俗称"脚湿气",多发生在足底和趾缝间,致病菌为红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所引起。通常是通过公共浴室、游泳池及家庭内与病人共用拖鞋、脚布等而被感染。

  足癣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临床上常分为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三型。三型可同时存在或以某一型为主。水疱型常发生于趾间、足趾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疏散分布或成群发生,疱壁厚,不易破裂,伴有明显瘙痒,数日后水疱干涸、脱屑,瘙痒随之缓解。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趾间,角质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此时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反复搔抓后易继发感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等。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表现为角质增厚、粗糙、干裂、无汗,如树皮状,久之皮损范围扩大,冬季发生皲裂疼痛,夏季间发水疱,并伴有瘙痒。

  病因
  1、掌蹠皮肤角质层厚,易摩擦损伤,利于癣菌侵袭并生长繁殖。
  2、本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治疗
  较轻者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水杨酸醑等即可收效。也可使用10%+-烯酸霜,10%硫黄软膏等。如病情较重,损害广泛,皮损角化增厚,需先使用角质松解剂,如水杨酸乳酸软膏或10%水杨酸软膏,30-40%尿素软膏等包扎,角化变薄后再使用咪唑类药物如3%克霉唑,2%咪康唑,1%联苯苄唑等。每日1-2次外用,常需持续4周以上。如有渗出,感染化脓者,首先要控制细菌感染,而暂停抗真菌治疗。内用广谱抗生素,外用1:2000黄连素液或1:8000高锰酸钾液泡洗患部,或用马齿苋,生地榆、黄柏、明矾煎水洗泡,然后外用抗细菌药物,如复方雷夫奴尔软膏,或其它抗菌糊剂。在细菌感染得以控制之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发湿疹化者,先按湿疹处理,同时应用抗细菌药物,湿疹控制后,再给抗真菌药物。有合并症,如丹毒、蜂窝织炎等,给予适当的抗生素。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