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人体的内脏器官,躯干四肢在耳郭上的反应点,在这些反应进行针刺或刺激可治疗相关部位的疾病。
耳穴除应用于防治疾病外,还可以应用于辅助诊断及针刺麻醉。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一器官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一定部位出现各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表现为变色、变形、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电阻变低等。这些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医者可利用这些现象,结合症状和体征,作出临床诊断。耳穴的分布有其一定的规律。一般地说,与头面部位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多集中在耳艇和耳甲腔。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正是利用耳穴与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在腰及下肢反应点处治疗而获效。耳穴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毫针刺法、电针、埋针、压籽法等。压籽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无痛,刺激持续,副作用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怕痛的患者。
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法如下:
1.定穴:常用耳穴有神门、肾、腰骶椎、坐骨、臀、膝、踝、上耳背、中耳背、下耳背等穴。每次选用6~8个穴位。可根据病情不同随证加减。
2.消毒:即使使用用压籽法也要认真消毒。以防磨破皮肤,引发感染。
3.压籽:压籽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油菜籽、小米、绿豆、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等。其中以王不留行籽为最好。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患者每日可自行按压数次,3~5日更换1次。5~10次为1个疗程。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如个别患者对胶布过敏,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并伴有痒感。可改用脱敏胶布或改用毫针法。耳郭皮肤有炎性病变,冻疮等则不宜采用耳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