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大肠癌发病率高(≤30岁)是我国大肠癌的-二个显著临床特点,我国大肠癌的高峰年龄较国外提前10-20年。我国大肠癌中这一显著的临床特点到目前为止仍然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特点,应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这是减少青年人大肠癌误诊、漏诊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青年期大肠癌中,其病理类型构成亦有其显著的特点,即分化差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明显增多,这也是青年期大肠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病部位分布上,与中老年期大肠癌比较差别不明显,仍然以直肠癌最为常见。人体类型上,浸润型明显高于溃疡型和隆起型,这导致了青年期大肠癌病情进展迅速,约有70%的青年期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淋巴结转移,Dukes'C及D期者约占80%。在女性患者则容易出现卵巢转移。治疗上由于青年期大肠癌在临床及病理上的特殊性,及青年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从总的倾向看,治疗态度应更激进一些,被认为有治疗效果的综合治疗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均可以考虑使用,如手术前后的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从预后来看,我国青年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比国外报道的高,但与中老年组比较则明显偏低,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仍然是早诊早治,避免青年期大肠癌误诊的关键环节之一,仍然是提高对大肠癌的早期症状的高度重视,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以排除或获得对大肠肿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