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胆囊炎(cholecystitis)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90%的胆囊炎由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引起,检查时应注意胆囊颈内有无结石征象,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并可因水肿形成环状低回声带“双边征”,整个胆囊肿大,囊内有沉积物。探头触及胆囊时病人诉有剧痛,一现象称为超声的墨菲征。当见到囊壁内层不规则、不连续、囊内有大量絮状物,则提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炎穿孔时表现囊壁回声中断,周围无回声区。慢性胆囊炎可使囊壁增厚,囊腔变小。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