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分型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症是指原因未明的股骨头坏死,在所有骨坏死中,比较常见。由于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古国头颈部血管侧枝少,未能在颈部构成良好的血管网,遭受无足够影响的髋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或其他原因未明的股骨头血管梗塞,或与股骨头颈骨髓内压增高有关,确切的病因较难确认。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分型
Ⅰ型:股骨头颈骨髓的脂肪细胞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表现出血,与周围分隔,造血骨髓消失,泡沫细胞出现。
Ⅱ型:黄骨髓局灶性坏死,逐渐扩大,并变成脂肪骨髓嗜酸性网状坏死,部分成脂肪囊变,骨髓呈肉芽状。
Ⅲ型:骨髓、骨小梁完全坏死。骨缺血区与骨坏死灶相同,纤维区与纤维血管增生区及骨形成区相间存在。骨小梁坏死时陷窝空虚,胞核消失。骨小梁完全坏死时有凹凸不平,其内无成骨细胞存在。
Ⅳ型:骨坏死伴有股骨骨髓纤维化增厚,于死骨骨小梁表面修复,在坏死骨小梁上有新骨形成,类骨层生成与大量成骨细胞散布于骨小梁表面。
综观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表现,在每一病骨上,上述四型几乎相间存在,只是某种表现为主为辅的问题。并展示骨缺血的连续过程:骨内血供减少(Ⅰ型)—骨髓改变(Ⅱ型)—骨小梁改变(Ⅲ型)—修复和再生(Ⅳ型)。病理类型和X线片或临床表现未必有严格的联系。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片一般以骨密度减低为特征。近数周或数月,股骨头外上方塌陷,软骨面松软、皱褶,失去光泽并有微黄色改变。经数月,可有软骨瓣松动、游离。在病变软骨下,多有一薄层致密骨硬化带,带层下可见透亮区。该区有坏死的和缺血的两种状态相间存在。
由于病变程度的参差,病变发展情况也有很大变化,约25%病人的关节软骨保持完整,以大量新骨的形成而痊愈。75%病人的关节面塌陷或死骨游离,关节较快的退变,并出现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