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复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整复手法使用得当可有效解除腰椎小关节紊乱,矫正脊柱的侧弯和生理曲度变直,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椎间盘还纳。
中医的整复手法有几百种,在临床应用中要认真总结。对于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医者操作中会有不同的力度和手感,对手法的作用也有不同的认识。
在这里只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整复手法,供读者在临床上选用。分述如下:
1.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在下面的下肢伸直,上肢屈曲于头下:在上面的下肢自然屈曲,上肢自然后伸。医者立于患者的腹侧,一手以肘关节压在患者肩关节前面,一手以肘关节压在臀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反向扭转运动,用力要集中,但用力的距离一定要短,轻轻扭转到一定幅度时突然用力,当听到关节复位的“咯嗒”响声时,手法即告成功。本手法可有效地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调整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粘连。适用于急、慢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后伸扳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躯体伸直,全身放松,医者立于健侧,右手置于患侧大腿下,向上搬起约30度,同时左手以掌根部压在患椎上方,双手反向反复振颤数次。手法操作要轻柔和缓,协调有节奏感,切勿粗暴用力。本法主要用于纠正脊柱侧弯,有些较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用本法也可起到复位的作用。
3.振颤法: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全身放松,医者双手手掌叠置于患椎棘突上,医者运气于掌中,对准患椎部做连续不断的颤压动作,动作要求幅度小,节奏感强,力量深透至体内,频率一般为心率的3倍。本法可产生有效的谐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解除关节、韧带、筋膜之间的粘连,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4.反背法:反背法是利用反背时患者腰部以下的自身重量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牵引,使腰椎椎间隙增大,再由被动的腰部前后抖动,松解神经根部的粘连,创造突出组织还纳的机会。具体操作方法是医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屈肘,两肘相互勾挂紧,医者的臀部对准患者的腰骶部,然后稍向前弯腰,将患者反背起来。要求医者逐渐加深弯腰的角度,幅度由小到大,频率不宜太快,有节奏地反复10~20次。本法主要用于急性腰椎小关节及早期或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旋转复位法:旋转复位手法是利用躯体的杠杆作用,使腰椎旋转及屈曲,发挥旋转牵引力的作用,使松驰的韧带紧张,予突出物一不定期挤压力,并使椎间隙增大,将突出物完全或部分还纳,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腿分开,以棘突右侧偏歪为例,医者查清棘突偏听偏歪处后,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嘱患者坐定。肋手面对患者,固定患者下肢,医者用左拇指扣住偏向右侧的棘突,用右手拉动前屈60~70度,然后向右侧弯弯大于45°,在最大侧弯位,医者用右手加力使患者躯干向后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推动棘突,若手法成功,可感觉到拇指按压下的椎体轻微错动,当听到”咯咯”响声时,复位即告成功,嘱患者卧硬板床3~5天。
6.俯卧位旋转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两腿稍分开,医者用双拇指触诊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右偏为例,操作如下: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左臂抱住右大腿 ,使之被动过伸膝、髂关节,以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同时右手拇指借大腿旋转为力,将偏歪的棘突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