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病理诊断病名,中医没有这个病名,根据症状特点,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的范畴。对于腰腿痛,祖国医学早有记载,认识也很深刻,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所描述的这些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中医称之为“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灵枢?经脉》云:“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国如结,端如裂,是为踝厥。“其中”踝厥“是典型的腰腿痛症状,且疼痛剧烈,类似于今天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不仅对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观察得很细致,而且重视全身的整体变化,根据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寻求病因,分析病理变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症状诊断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急性闪挫,气血淤滞:这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常因外力的击扑闪挫、跌打损伤引起。外伤导致经络损伤、气滞血淤,从而产生疼痛如锥、发有定处。气血阻隔于腰间,不能输达下肢,而出现下肢疼痛,日久筋失所养,见肢软无力、肉萎不红等症状。
2.外感风寒湿邪,经脉痹塞:风寒湿邪客于膀胱经及督脉,造成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所致。患者可因不同的诱发因素表现为腰膝冷痛,下肢重着,麻木串痛等症状。
3.久病劳损,肾气亏虚:这类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质较优差者。中医认为:“腰者肾之俯”。张景岳认为:“凡腰痛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这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七情内伤,房事不节,或年老体衰,肾气亏损,筋脉失养所致。
根据以上腰痛的病因病机,中医一般可将腰腿痛分为五个证型:
1.风寒湿型:腰痛时轻时重,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沉细。
2.湿热型:腰痛,伴有热感,腿痛为胀痛或跳痛,小便黄浊,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
3.气滞阻络型: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可受罪,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涩。
4.淤血内积型:腰腿痛,痛有定处,双下肢麻木重着,腰部僵硬,舌质紫暗,有淤斑,脉涩不利。
5.肝肾亏虚型:腰痛而酸软,双下肢乏力,腰痛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喜按喜压,舌苔薄白,脉细。
以上分型并不绝对的,可能两种或三种兼而有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