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后,腰椎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这些结构的变化,腰椎的功能活动也要相应地注意协调,只有协调好这些变化,操作的组织才能得到修复愈合,为适应将来更好的功能活动做好准备。

1.充分休息:当突出的髓核及变性的椎间盘组织摘除后,周围的韧带、肌肉及保留的间盘组织需经历一个较长的修复愈合过程,其间结缔组织逐渐趋向于致密、稳定,但结构还没有完全正常,术后虽可早期离床活动,但在一定时间内仍需限制活动,要避免腰部急剧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避免搬扛重物及剧烈的运动,在术后复发的患者中大多数是由于活动过大,过早引起的。从术后卧床—起床行走—逐渐弯腰—慢跑—简单的家务劳动—办公室工作这个过程,每一步大约需要1个月到1个半月的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和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整。

2.适当锻炼:术后突出的髓核和变性的间盘组织摘除后,椎间隙变窄,结果会导致相邻椎间隙及小关节结构关系的继发改变,加速相邻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为防止腰椎不稳的发生或其它间隙的再突出,巩固手术疗效,重新建立脊柱的内外平衡,坚持腰背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锻炼可参考后面的预防部分,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腹部肌肉均需锻炼,一般从术后3周疼痛明显减轻后开始。

3.佩戴腰围:患者在术后卧床1个月后起床时一定要用腰围固定腰椎,减少躯干的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恢复。一般在术后3个月后可逐渐减少用腰围的时间,在活动幅度较大的作用,行走时可解下,约5个月后完全去掉。如果X线片上发现有腰椎失稳的现象,伴有久坐后腰痛,腰部后伸疼痛时,可使用腰围直至症状消失。

4.对症治疗:如患者在手术后遗留一些腰部不适或劳累后酸痛等症状,或椎管内病变解除后,原来是次要症状的椎管外病变,如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部肌筋膜炎、腰部棘间或棘上韧带损伤等成为主要矛盾。此时可采用局部封闭、理疗、外用中药及柔和的推拿手法等治疗,切忌重力的推、搬及旋转手法。因患者有可能在手术中切除了部分或大部分小关节,过重的手法可能导致腰椎失稳,甚至滑脱等后果。另外,手术中损伤的毛细血管难以完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较差,术后会有怕凉的感觉,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