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毫米~10毫米。
髓核为一粘性、透明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在儿童时期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明显,但到老年,髓核水分减少,胶原增粗,纤维环与髓核分界不明显,被包绕在纤维环中通过形变将椎体传来的压力放射状散开,在腰椎运动时起类似轴承的作用。髓核就像一个承重的球,在相邻脊椎骨间的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在屈曲和伸展时椎体在不可压缩的凝固胶上面滚动,整个运动过程是在后关节的导引和稳定作用下完成的。正常人的高度一日之内有变化,这与髓核的水分的改变有关,晚间较晨起时矮1.5厘米~2.4厘米,在老年人变化较少。
此外,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之间起液体交换作用,其内含物中的液体可借渗透压扩散至椎体。髓核的营养依靠软骨终板渗透,后者与海绵质骨密切相连,椎体的海绵质骨有丰富的血供,与软骨终板之间无坚质骨相隔,压力的改变可使椎体内的液体进行交换。
纤维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带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纤维环的前侧部分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两倍,后侧部分最薄,但一般也有1~2层纤维。纤维环斜行紧密分层排列,包围髓核,构成椎间盘的外周部分,像一盘旋的弹簧,使上下椎体互相连接,并保持髓核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状。
软骨板为透明无血管的软骨组织,在椎体上下各有一个,其平均厚度为1毫米,在中心区更薄呈半透明状,位于骺环之内。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因此当软骨终板损伤后,既不产生疼痛症状,也不能自行修复。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压力,起保护椎骨、缓冲压力、连接椎体和椎间盘之间的营养交换的作用。在幼儿时是椎体骨质的生长区域。
20岁以前腰椎间盘有血管分布,其后逐渐消失。其水分含量也逐年降低,胎儿时纤维环、髓核的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90%;30岁时分别降至60%和75%。